地址:中國北京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1号國貿寫字樓1座614-616
Tel:+86-10-65051177
Fax:+86-10-65058988
E-mail:soongs@zbkenuo.com
2018年中國古代青銅文化展籌備日誌(二):為每件器物都寫一個傳記
汪濤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亞洲藝術部主任
中國藝術策展人
近年來,“逛”博物館逐漸成為公眾的一種生活方式,而如何採用更為先進的陳列展覽理念,讓博物館的展覽更加吸引人,已經成為博物館當下最關注的問題。2012年12月,國家文物局發佈《關於加強博物館陳列展覽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創新運行機制,探索實行策展人制度。源于國外的“策展”理念才在博物館界興起,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策展制度在國內博物館現行體制下是如何運行的?雅昌藝術網特別採訪了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的策展人汪濤先生,談一談“curator”在西方博物館的職能。
2018年將舉辦“中國古代的青銅文化”展覽
汪濤:19世紀末20世紀初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的亞洲藝術才開始建立。歐美最早接觸東方藝術是從日本開始的,所以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的日本藝術收藏在全世界也是屈指可數的,有一萬多張日本浮世繪繪畫,還有各種屏風、雕塑等藝術品,數量和品質都很不錯。當然中國藝術品也非常重要,亞洲藝術部成立之後,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最大的一位贊助人繼承了家族遺產,她特別喜歡亞洲藝術,就和當時亞洲部的負責人一起策劃購買中國藝術品,其中有很多中國商周青銅器。
汪濤:對,博物館雖然藏品很豐富,但是最重要的功能是讓觀眾來看,所以要有一些新的展覽。另外展覽不隻是陳列一些東西,也是代表一個博物館的研究、博物館方面策展或者是研究各方面的一個標誌,所以一般來說,每個博物館都在想辦法做一些比較有影響的展覽,我到了芝加哥之後,因為我自己真正的專業還是青銅器研究,所以決定策劃一個青銅文化展。這個展覽會與之前大家看到的青銅展不一樣,以往的青銅展大多是考古新發現,介紹最新的研究資料。而這次展覽的合作方主要是故宮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館,這兩家博物館的藏品都是以傳世青銅器見長,所以籌展的主題立足點是清中期皇家收藏和文人收藏,從收藏、文化、傳世青銅器收藏的角度進行展覽。
策展人汪濤、張璐到訪故宮博物院
《弘曆是一是二圖》軸,清乾隆,紙本,設色,
縱76.5cm,橫147.2cm,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畫與青銅藝術有何關係?我們看到,乾隆皇帝在坐榻上觀賞皇家收藏的各種器物中就有不少青銅器,其中最有名的是《新莽嘉量》。
《弘曆是一是二圖》局部
新莽嘉量,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屆時不會出現在展覽中)
《新莽嘉量》是王莽建立新朝時頒佈的國家標準量器。
汪濤:我選擇的故宮的青銅器藏品大部分是與乾隆有關,因為乾隆在世時就編了目錄《西清四鑒》即《西清古鑒》、《西清續鑒甲編》、《西清續鑒乙編》和《甯壽鑒古》四部書,收錄了四千多件青銅器圖錄,而真正流傳在世的精品也不多。首先,乾隆為什麼要收藏青銅器,從是從宋代金石學的傳統而來,18世紀是中國發展的鼎盛時期,乾隆的收藏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收藏,他又有一個整理收藏的計畫,這其中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藏品是如何來的,在宮裡是如何擺放的,乾隆的品位是怎麼形成的?乾隆為什麼收藏,可能是單純的喜歡,也可能是作為皇帝要把古今中外神器收藏起來,對他的皇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過程。乾隆喜歡青銅器,他的收藏趣味也從青銅器上延續下來,乾隆朝做的很多玉器、琺瑯器、瓷器都在模仿青銅器,變成了一個大的現象,這特別有意思。到了今天,中國人做得很多活動,都將具有象徵意義的青銅鼎作為禮物,可見我們的文化和思想還是從傳統發展而來,這個展覽能讓人意識到原來沒有意識到的東西,原來青銅器離我們這麼近,而不是說一件幾千年的文物,看不懂,通過展覽讓觀眾發現青銅器與我們的生活和思想是有關係的。
文人收藏是與宮廷收藏進行對比,文人更講究器物的趣味性,對考釋、歷史研究特別注重,到了乾隆、嘉慶的時候有一個乾嘉學派,通過考證青銅器、金石學和碑帖來研究歷史,這是文人的傳統,文人也喜歡銘文長或者是有歷史價值的東西,這是一個特點。展覽會將中國青銅器在歷史文化中的意義進行深入挖掘,目前為止,還有很大空間可以做。
汪濤:每件器物都是有故事的,有些器物是朋友送的,有的是買來的,一件器物在文人中間的流傳或從皇宮流入私人手中,這個過程是對整個社會變化的一種反映。
汪濤:每件器物都寫一個傳記,不僅僅是描述它長什麼樣,它是怎麼長的,與祖先的關係,都要做研究,這樣一件器物就活了。
汪濤:比較短,兩年多的時間,不僅僅是展覽本身,還有藏品、部門以及管理等工作。
汪濤:故宮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館加起來應該有100多件,還會有美國一些博物館的重要青銅器也會借來展出,能夠反映主題思想,展品不僅僅是大或者重要,最主要的是和展覽的主題契合。
中西博物館策展人角色的區別
汪濤:中國的博物館和歐美博物館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策展人的角色問題。歐美博物館策展人稱curator,是擔任研究、展覽、保管等功能於一身,是特別重要的一個角色。但是這個角色也在變化,50年前策展人的角色是研究性的,任務是研究藏品,也會做一些簡單的展覽,隨著博物館功能的深化,對展覽的要求也高了,牽涉到展覽部、安保部、修復部、教育部等各方面的參與,curator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成為集體活動的一個角色。但是策展人的職能沒有變,作為策展人,提出一個展覽計畫,經館長同意,策展人就是一個全面的角色,除了要研究展品、聯繫展覽,還要與展覽部、運輸部等打交道,策展人是展覽的核心,負責一系列的規劃以及展覽專案的推動,從策展人角度而言是變得更加難了。現在很多大型博物館的策展人不僅僅是學術研究,而是一個綜合性的複合人才。
汪濤: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比如庫房的安保以及藝術品的存放,這些都應該是最基本的訓練。
汪濤:“梵古的臥室”特展,這個展覽是由三幅《梵古的臥室》作為主線串起梵古的生活,將三個版本的《梵古的臥室》一起展出,此前分別收藏於芝加哥美術館、法國奧賽博物館、阿姆斯特丹梵古博物館。梵古到了法國住在什麼地方,畫什麼速寫,用什麼筆,家裡用什麼東西。其中有一張是高更到梵古那住,梵古專門買了傢俱畫的一幅畫,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展覽從技術上對這些油畫也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包括用的顏料或者過程都有復原。展覽還用真實的比例還原了梵古1888年在法國阿爾勒的“黃房子”裡畫的自己的房間。臥室的復原程度非常高,連牆面的筆觸都和梵古畫中非常相似。門背後的毛巾、床頭的掛鉤和上面的掛件都按畫中製作和擺放。整間臥室和畫中一樣簡樸,隻有一張床、兩隻椅子和一張小桌子。唯一的不同之處是臥室裡的床比畫中的稍大一點。畫中是單人床,隻有1米寬,而復原的床寬1.37米。這套房子還包括廚房和客廳,不過這兩間屋子就是正常的樣子,沒有用印象派的風格改造。除此之外,房間還提供有線電視和WiFi服務。這間臥室位於芝加哥RiverNorth生活區的一間公寓當中。感興趣的遊客通過網站airbnb就可以每晚10美元的價格預訂這間位於芝加哥的簡單佈置的明亮臥室。
汪濤:差不多。展覽效果非常好,在研究上也有突破,當然是最理想的展覽。
汪濤:去年故宮舉辦的《石渠寶笈》也排大隊,同樣是清明上河圖,幾年前展出,隻有幾十個人在排隊,而現在有幾百上千人,說明中國的老百姓對博物館展覽的要求也在提高。
汪濤:博物館的功能在發生變化,原來是保存文化遺產,隻要保存好、研究好就行。現在是要參與社會,這是一件好事,但是也要注意不要走得太過,那樣博物館會變成一個娛樂空間。大家都在討論博物館是不是要變成“狄斯奈樂園”,博物館內每天花花綠綠的很多人,都是參觀買東西,變成了一個景點。博物館既需要觀眾又不能全部由觀眾來主導和控制,作為策展人或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對文化藝術的專業理解要比其它人深刻,如何深入發掘並引導觀眾來參觀是策展人的任務,現在是很微妙的時期,既不能對大眾的需求置之不理,因為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很重要,但也不能完全把博物館的特點丟了,畢竟大部分博物館還是以歷史文化為主。
汪濤:是評價策展人,也是評價博物館水準的問題,但這不是一個人就能做到的,比如我們做的展覽,是市場到公共關係,展覽設計還有文創,都分屬不同的部門,策展人必須把你的思想和他人溝通,讓別人知道你在做什麼,從各自專業的角度來做一些策劃,但是策展人有權決定哪些想法是符合的,做一些調整,所以策展人很關鍵。
汪濤:歐美博物館的策展人訓練的背景都是藝術史,有專業研究背景,最起碼在學術研究上是領先的。而國內大多學習的是博物館管理,如何管理藏品,這與策展人是兩回事,但是可以學,進入博物館之後的角色,通過自己的實踐、努力,可以慢慢變成一個策展人,但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特別的訓練,國外也還沒有。如果想成為一個成功的策展人應該學習什麼,一個是技術性的培養,如何登記、管理藏品,還有藝術史的基本知識,一個好的策展人應該是一個好的學者和研究者。
另一方面,國內是集體性比較強,是一個部門在做展覽,而國外是個人負責制比較強,策展人的責任很大,與其合作的都是跨部門的。
原作者:鄭曉芬
原題:【雅昌專訪】汪濤:博物館策展要學術研究先行
原載於:藝術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