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中國北京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1号國貿寫字樓1座614-616
Tel:+86-10-65051177
Fax:+86-10-65058988
E-mail:soongs@zbkenuo.com
耀州青瓷:瑩澈精巧如琢玉
在五代,宋、金、元時期,中國的許多瓷器都是青釉的。這種瓷器在英語中叫做“celadon”。青是一種顔色的名稱,從淺綠色到綠色,再到灰綠色,甚至是棕綠色。英語單詞celadon源于17世紀的法國舞台劇。在這出戲中,一個名叫Céladon的牧童,袖子上戴着顔色霧蒙蒙的絲帶。這種顔色在法國很流行,人們穿着“celadon”顔色的衣服,在他們的房子裡裝飾着青綠色的油漆和家具。今天“celadon”這個詞在西方被廣泛使用,用來形容“耀州”這樣的宋代瓷器,因為它最好地描述了耀州窯的各種難以捉摸的釉色。
▲ 北宋耀州窯青釉刻纏枝牡丹紋執壺
在西方文學中,耀州窯通常被稱為“北方青瓷制品”。耀州窯興起于唐代(618年-906年),産品包括琉璃建材、三彩、青釉、白釉、黑釉和茶葉末釉,往往有不同的釉色添加和分離,褐彩、黑彩并不少見。在陝西耀州,有兩個重要的窯址黃堡和陳爐。1984年至1990年,杜葆仁和禚振西在黃堡考古發掘了唐代窯址。
▲唐耀州窯黑釉渣鬥
▲ 唐耀州窯白地黑花花紋洗
宋朝和金朝耀州窯的鼎盛在10世紀,耀州窯胎體、裝飾和釉色都發生了變革。在胎體上,器胎呈淺灰或灰白色,胎薄質細;而裝飾則從印花和劃花到刻花;釉色則采用了精緻的青綠或青灰的色調,與來自浙江省的最優質的越窯品相媲美,後來又受到了來自韓國的高麗青瓷的推崇。
▲五代耀州窯青釉劃花唐草紋罐
▲五代至北宋耀州窯天青釉十二曲洗
10世紀的耀州窯,由于钛含量低,呈現出一種特殊的青色調。當低二氧化钛的成分被用于還原時,可以使Fe2+和Fe3+離子混合物的自然藍色得到最大化,而不會因二氧化钛泛黃而變色。這種美麗的色彩可以被看作是對一件藏品品質判斷的标準。這一時期的器物裝飾采用劃花與雕花結合的技術,這是耀州窯獨有的。器物種類以茶具和酒具最多,如多曲碗、壺、罐等。
▲五代至北宋早期耀州窯天青釉剔花牡丹紋水注
對于耀州窯來說,用于青瓷釉料的主要原料是一種長石,稱為富平釉石,含有鈣。優質、白色的黏土是來自當地附近山區的陳爐鎮。此外,五代燒制利用木材作為燃料,而不是北宋時期引入窯的黃化煤。
在五代和北宋早期,最優質的耀州窯制品很可能是在上流社會中使用的。這件品相完整的耀州窯碗,香灰胎,通體施灰綠釉。它的底部刻了一個“官”字款,表明在10世紀期間,最好的耀州窯可能具有官方認可。
▲五代耀州窯青釉刻“官”字款盌
如今人們非常重視的中國古董陶瓷在古代比起金、銀、玉器,價格低廉得多,且容易批量生産,平頭百姓也能購買使用。而陶瓷器的設計和圖案往往都是仿金銀器。
▲五代耀州窯青釉劃花卉紋盤
這對青瓷輪花盞就是仿金銀器。器物首先被放在轉盤上,當黏土仍然柔軟時,它們的花口部分是在容器側面擠壓形成。在黃堡發現了類似“輪花碗”的碎片,表現了這種器形的流行。事實上,這個器型起源于唐代,當時四瓣是常态。五代時期這些碗有五瓣,十瓣;在北宋有六瓣。
▲五代至北宋耀州窯青釉花形盞壹對
▲五代耀州窯青釉十曲花口碗
10世紀燒制的耀州器物在陶瓷燒制和技術方面展示了幾個獨特和前瞻性的發展。仔細選擇和加工黏土産生了緻密的白色的胎體,有助于增強釉色。後來耀州窯的黏土呈灰色和褐色,表明存在鐵和其他礦物質變色劑。深、密集、錯綜複雜的雕刻裝飾是一個特殊的功能,并使用白色的胎體和黏滞釉的方式突出圖案。高品質的釉料使用低二氧化钛酸岩作為底色,産生壯觀的青色色調。有人提出,這項技術被傳播到河南北宋汝窯,然後向南到南宋燒制的杭州官窯,再到浙南的龍泉窯。十世紀的耀州窯往往使用墊餅,允許整體上釉和小支釘,這是汝窯後來使用的技術。他們經常仿制青銅器、漆器等貴重物品,可以進貢給上層社會。
▲北宋耀州窯青釉刻劃牡丹紋缽式盌
耀州青瓷由青變綠的一個原因是在10世紀後期,燒窯用煤代替木材。這種顔色變化可能是由于燃煤窯爐的還原率較低造成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由于硫磺煙霧的改變,煤比木頭更富含硫。當然,與陶土産地相同的地區也存在着煤炭礦床,這加速了從木材燃燒到煤炭燃燒的轉變。中國北方的煤炭也非常豐富,價格低廉,而且往往與陶瓷用黏土的地質構造相同。耀州窯産煤的源頭是陝西渭河“黑帶”的中部。
此外,北宋時期,在政府對采礦業和其他産業的支持下,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煤炭開采的改善反過來又促進了陶瓷工業的快速增長。加上當地煤礦業效率的提高,迫使燃料發生變化,從而改變了成品陶瓷,使其呈現橄榄綠釉。
▲北宋至金耀州窯青釉刻花犀牛望月故事紋盤
在耀州,煤炭被用于中國北方的饅頭窯,經過大約100個小時非常長的燒制期。最初的24小時烘烤陶器,驅走黏土結構中的水,在接下來的40小時内,溫度穩定地升高到最高溫度超過1350攝氏度。窯在此溫度下保持十小時,被稱為浸泡期。對于燒制大型器物來說,浸泡時間可持續50個小時。這種長時間的浸泡與僅在24-48小時内完成整個燒制過程的現代窯相比,對耀州釉的外觀會産生重大影響。它在許多釉料中産生了鈣長石結晶,為釉面提供了吸引人的玻璃質感,并在坯體和釉料之間提供了白色層。它創造了精緻的青瓷,通常釉内有氣泡,提供了出色的視覺效果。在此期間,耀州青瓷胎體的二氧化矽含量也相當高,可能是為了抑制釉面的開裂,從而改善器物的外觀和強度。這兩項改進都使得器物的燒制更加複雜。
▲北宋耀州窯青釉印花池蓮鴛鴦小盞
耀州窯胎體的氧化鐵含量高于北方許多地區的陶土,而耀州青瓷之所以在視覺上獲得成功,一個原因是它的鐵質黏土與它的青瓷釉料相互作用。耀州釉料用得很薄,或在燒成過程中變薄的地方,其表面會進行再氧化,釉料中會出現幾乎金黃色的色調。耀州的釉料通常分為兩層,一層呈金褐色,而兩層則是精美的青色。單層釉最常見于高大的容器内部和容器底部,這些容器可能是為了經濟而使用的。耀州窯青瓷胎體未上釉的地方,無論是在高溫還是在冷卻情況下,都有暖棕色的傾向。
▲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交枝牡丹紋束腰盤
北宋初期,耀州窯上的寫意刻花逐漸變得更加精緻,有時圖案密集細緻,飾滿全器。然而,這樣的整體雕刻是費時費工,而且每件器物雕刻所用的技巧都很豐富。因此,這種器物的制造成本很高。
▲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誇父追日、精衛填海故事紋鼓腹瓶
▲ 北宋耀州窯青釉印花摩羯戲珠紋盌
▲金耀州窯月白釉貼花夔鳳紋鼎式爐
▲北宋耀州青釉印花水波魚螺紋十五瓣形盤
耀州窯瓷器主要用于日常生活。但也有一部分器型被文人欣賞收藏,比如仿青銅器的香爐、筆架和水注等。社會上層階級的鑒賞和收集,推動了陶瓷器的收藏。與傳世青銅器、玉器、繪畫不同,陶瓷器的收藏門檻相對更低,而耀州窯的實用性也使人們能夠接觸到更多的器物。耀州窯青瓷因其巧妙的燒制、優雅的器型、精緻的裝飾和微妙的釉色,成為當今瓷器愛好者、收藏家的重要藏品之一。
▲北宋至金耀州窯青釉印花鼎式三足爐
[柯玫瑰(Rose Kerr),英國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前東方部主任]
來源:《中國文物報》第5版
2019年9月3日
▲ 北宋耀州窯青釉刻纏枝牡丹紋執壺
在西方文學中,耀州窯通常被稱為“北方青瓷制品”。耀州窯興起于唐代(618年-906年),産品包括琉璃建材、三彩、青釉、白釉、黑釉和茶葉末釉,往往有不同的釉色添加和分離,褐彩、黑彩并不少見。在陝西耀州,有兩個重要的窯址黃堡和陳爐。1984年至1990年,杜葆仁和禚振西在黃堡考古發掘了唐代窯址。
▲唐耀州窯黑釉渣鬥
▲ 唐耀州窯白地黑花花紋洗
宋朝和金朝耀州窯的鼎盛在10世紀,耀州窯胎體、裝飾和釉色都發生了變革。在胎體上,器胎呈淺灰或灰白色,胎薄質細;而裝飾則從印花和劃花到刻花;釉色則采用了精緻的青綠或青灰的色調,與來自浙江省的最優質的越窯品相媲美,後來又受到了來自韓國的高麗青瓷的推崇。
▲五代耀州窯青釉劃花唐草紋罐
▲五代至北宋耀州窯天青釉十二曲洗
10世紀的耀州窯,由于钛含量低,呈現出一種特殊的青色調。當低二氧化钛的成分被用于還原時,可以使Fe2+和Fe3+離子混合物的自然藍色得到最大化,而不會因二氧化钛泛黃而變色。這種美麗的色彩可以被看作是對一件藏品品質判斷的标準。這一時期的器物裝飾采用劃花與雕花結合的技術,這是耀州窯獨有的。器物種類以茶具和酒具最多,如多曲碗、壺、罐等。
▲五代至北宋早期耀州窯天青釉剔花牡丹紋水注
對于耀州窯來說,用于青瓷釉料的主要原料是一種長石,稱為富平釉石,含有鈣。優質、白色的黏土是來自當地附近山區的陳爐鎮。此外,五代燒制利用木材作為燃料,而不是北宋時期引入窯的黃化煤。
在五代和北宋早期,最優質的耀州窯制品很可能是在上流社會中使用的。這件品相完整的耀州窯碗,香灰胎,通體施灰綠釉。它的底部刻了一個“官”字款,表明在10世紀期間,最好的耀州窯可能具有官方認可。
▲五代耀州窯青釉刻“官”字款盌
如今人們非常重視的中國古董陶瓷在古代比起金、銀、玉器,價格低廉得多,且容易批量生産,平頭百姓也能購買使用。而陶瓷器的設計和圖案往往都是仿金銀器。
▲五代耀州窯青釉劃花卉紋盤
這對青瓷輪花盞就是仿金銀器。器物首先被放在轉盤上,當黏土仍然柔軟時,它們的花口部分是在容器側面擠壓形成。在黃堡發現了類似“輪花碗”的碎片,表現了這種器形的流行。事實上,這個器型起源于唐代,當時四瓣是常态。五代時期這些碗有五瓣,十瓣;在北宋有六瓣。
▲五代至北宋耀州窯青釉花形盞壹對
▲五代耀州窯青釉十曲花口碗
10世紀燒制的耀州器物在陶瓷燒制和技術方面展示了幾個獨特和前瞻性的發展。仔細選擇和加工黏土産生了緻密的白色的胎體,有助于增強釉色。後來耀州窯的黏土呈灰色和褐色,表明存在鐵和其他礦物質變色劑。深、密集、錯綜複雜的雕刻裝飾是一個特殊的功能,并使用白色的胎體和黏滞釉的方式突出圖案。高品質的釉料使用低二氧化钛酸岩作為底色,産生壯觀的青色色調。有人提出,這項技術被傳播到河南北宋汝窯,然後向南到南宋燒制的杭州官窯,再到浙南的龍泉窯。十世紀的耀州窯往往使用墊餅,允許整體上釉和小支釘,這是汝窯後來使用的技術。他們經常仿制青銅器、漆器等貴重物品,可以進貢給上層社會。
北宋耀州窯的成熟
中國陶瓷史上一個反複出現的情況是創造了一些特别成功的材料或技術,然後在使用中消失了。這一情況出現在9世紀的越窯(秘色窯)上,曾達到了最優秀的胎體和釉色,然後停止了燒制。另一個例子是,唐代河南鞏縣釉下青花的出現,然後消失。在北宋,耀州窯橄榄綠瓷的出現終結了天青釉瓷的生産,這是第三個例子。▲北宋耀州窯青釉刻劃牡丹紋缽式盌
耀州青瓷由青變綠的一個原因是在10世紀後期,燒窯用煤代替木材。這種顔色變化可能是由于燃煤窯爐的還原率較低造成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由于硫磺煙霧的改變,煤比木頭更富含硫。當然,與陶土産地相同的地區也存在着煤炭礦床,這加速了從木材燃燒到煤炭燃燒的轉變。中國北方的煤炭也非常豐富,價格低廉,而且往往與陶瓷用黏土的地質構造相同。耀州窯産煤的源頭是陝西渭河“黑帶”的中部。
此外,北宋時期,在政府對采礦業和其他産業的支持下,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煤炭開采的改善反過來又促進了陶瓷工業的快速增長。加上當地煤礦業效率的提高,迫使燃料發生變化,從而改變了成品陶瓷,使其呈現橄榄綠釉。
▲北宋至金耀州窯青釉刻花犀牛望月故事紋盤
在耀州,煤炭被用于中國北方的饅頭窯,經過大約100個小時非常長的燒制期。最初的24小時烘烤陶器,驅走黏土結構中的水,在接下來的40小時内,溫度穩定地升高到最高溫度超過1350攝氏度。窯在此溫度下保持十小時,被稱為浸泡期。對于燒制大型器物來說,浸泡時間可持續50個小時。這種長時間的浸泡與僅在24-48小時内完成整個燒制過程的現代窯相比,對耀州釉的外觀會産生重大影響。它在許多釉料中産生了鈣長石結晶,為釉面提供了吸引人的玻璃質感,并在坯體和釉料之間提供了白色層。它創造了精緻的青瓷,通常釉内有氣泡,提供了出色的視覺效果。在此期間,耀州青瓷胎體的二氧化矽含量也相當高,可能是為了抑制釉面的開裂,從而改善器物的外觀和強度。這兩項改進都使得器物的燒制更加複雜。
▲北宋耀州窯青釉印花池蓮鴛鴦小盞
耀州窯胎體的氧化鐵含量高于北方許多地區的陶土,而耀州青瓷之所以在視覺上獲得成功,一個原因是它的鐵質黏土與它的青瓷釉料相互作用。耀州釉料用得很薄,或在燒成過程中變薄的地方,其表面會進行再氧化,釉料中會出現幾乎金黃色的色調。耀州的釉料通常分為兩層,一層呈金褐色,而兩層則是精美的青色。單層釉最常見于高大的容器内部和容器底部,這些容器可能是為了經濟而使用的。耀州窯青瓷胎體未上釉的地方,無論是在高溫還是在冷卻情況下,都有暖棕色的傾向。
▲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交枝牡丹紋束腰盤
北宋初期,耀州窯上的寫意刻花逐漸變得更加精緻,有時圖案密集細緻,飾滿全器。然而,這樣的整體雕刻是費時費工,而且每件器物雕刻所用的技巧都很豐富。因此,這種器物的制造成本很高。
▲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誇父追日、精衛填海故事紋鼓腹瓶
▲ 北宋耀州窯青釉印花摩羯戲珠紋盌
金代耀州窯的延續和變遷
1127年,金人占領北方後,耀州窯的生産暫時中斷。然而,經濟生活很快就以一種變化但活躍的節奏繼續下去,許多精美的瓷器是在金代耀州制造的。這一時期的新風格是所謂的“月白釉”瓷,以乳白色為基調,極富玉質感。這是由于耀州窯燒制周期長,在釉料中形成了一層薄薄的鈣長石晶體,再加上胎體與釉料之間的晶體形成的淺層,形成了獨特的青瓷釉料效果。▲金耀州窯月白釉貼花夔鳳紋鼎式爐
耀州窯地位
9世紀,來自南方的青瓷和北方的白瓷,成了貢品。在宋代,中國各地的窯口活動擴大,使得瓷器制品的數量和範圍大大增加。從幾個窯口中選出最優秀瓷器作為貢品,其中也包括耀州窯。▲北宋耀州青釉印花水波魚螺紋十五瓣形盤
耀州窯瓷器主要用于日常生活。但也有一部分器型被文人欣賞收藏,比如仿青銅器的香爐、筆架和水注等。社會上層階級的鑒賞和收集,推動了陶瓷器的收藏。與傳世青銅器、玉器、繪畫不同,陶瓷器的收藏門檻相對更低,而耀州窯的實用性也使人們能夠接觸到更多的器物。耀州窯青瓷因其巧妙的燒制、優雅的器型、精緻的裝飾和微妙的釉色,成為當今瓷器愛好者、收藏家的重要藏品之一。
▲北宋至金耀州窯青釉印花鼎式三足爐
[柯玫瑰(Rose Kerr),英國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前東方部主任]
來源:《中國文物報》第5版
2019年9月3日